-
背景与痛点
-
概述与架构
-
功能与优势
-
价值与案例
背景与痛点
相对于城市排水管网、泵站、排口等其他涉水场景,城市的地下车库、地下室、低洼处、下穿隧道、下沉式道路等易涝点,均存在人员、车辆流动较多,在地理空间上和人们生产生活存在交集。一些特殊点位长期不接触阳光,空气流动性差,湿度高。由此可见易涝点的场景不一,现场工况相对复杂,要综合考虑各种场景下可能遇到的不同状况。

概述与架构
系统主要由易涝点水位监测站、通信网络和监测云平台等组成。
功能与优势
动态监测:监测道路低洼处、下穿式立交桥和隧道等易涝点水位、雨量等数据,并通过LORa/NB-lot等无线网络传输方式将数据实时传送至城市内涝监测预警控制中心及相关监管平台。
泵站联调:立交桥、隧道积水监测点可与相关排水泵站实现联动,根据水位自动控制排水泵组的启停。
智能通行控制:可依托现有拦车杆、自动路桩,结合现有水位数据,自动控制拦车杆下落,路桩升起,确保人员车辆无法进入积水区域。
系统数据存储:系统软件具备地图展示、数据存储、数据查询、数据统计、曲线分析等功能,为后期城市发展、改造提供数据支撑。
预警信息推送:水位过高、设备异常时系统自动报警,自动向责任人手机短信、app发送预警信息。依托现有运营商平台实现短信群发,提醒民众危险道路点,及时避让绕行。

价值与案例
-
提升内涝监测能力
通过全面的数据采集和实时分析,提高对城市内涝的监测能力。
-
优化应急响应
提前预警和报警,帮助相关部门和居民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减少损失。
-
降低环境风险
通过有效监测和管理,降低内涝对环境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
-
提高决策效率
提供实时数据和综合分析,支持科学决策和内涝风险管理。